<big id="qcaye"></big>
  • <table id="qcaye"></table>
  • 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網站首頁 > 企商精英 > 正文

    黃國威:靠核心技術培育競爭力

    文章發布日期:2018-07-11 09:44:35     作者:陽江日報

       

     

       在以日用五金刀剪產品為代表的陽江特色產業群中,以生產全鋁合金模板、腳手架為特色的廣東奇正模架科技有限公司可謂一個特殊的存在。
       “奇正”以專業生產腳手架起家,在高峰時期曾創下產銷量年增長超過50%的奇跡,2008年遭受全球金融危機沖擊后,奇正經過短暫的低谷調整,迅速把發展主戰場轉向國內市場,上馬生產全鋁合金建筑模板,經過數年的發展積累和市場拓展,再次實現華麗轉身。如今的“奇正”,手握中建集團、廣州萬科和保利等大房地產公司的長期訂單,企業發展進入新的高速發展時期。談及創業及轉型心得,董事長黃國威一再稱自己只是在“認真做事”。

     

    談企業定位
    緊盯高端傍好“大款”做出精品
        記者:奇正的轉型升級是基于怎樣的考慮?
        黃國威:奇正十幾年來一直做建筑模板和腳手架,之前我們的市場主要在歐美。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嚴重沖擊了歐美的經濟,我們的市場也被擠壓不少,也就是從那年開始,奇正邁開了轉型升級的步伐。轉型確實是受到外部環境的壓力,然而我們不是簡單地把市場從歐美轉向國內。
        3年前,奇正引進了全鋁合金模板技術,徹底淘汰了木模板,這需要眼光和勇氣。雖然引進這項技術花了不少錢,但從行業趨勢和長遠效益來考慮,卻是值得的。全鋁合金模板安全、高效、質優、環保,一個木模板只能重復使用5至6次,而全鋁合金模板卻能重復使用300次以上,同時它的性價比也要遠高于前者,F在,奇正可以生產1000米以上的液壓智能爬模,產品的適用性和覆蓋面更廣。
        記者:你是如何逐步在國內市場打開局面的?
        黃國威:后來我們發現,其實國內市場才是最龐大的,中國的建筑市場幾乎占了世界的一半。建造一座房子的成本,20%至30%花在了建筑模板和腳手架上,這個市場容量之大可想而知。我想:奇正只要把這個市場牢牢攥緊,那就不愁沒飯吃。目前,很多客戶評價,奇正做建筑模板和腳手架是國內最好的,這個結論也得到了中國腳手架協會的確認。
        之前我們和一些中小企業合作,有過不愉快的經歷,總是出現資金不及時到位的狀況,我就想找實力強的大客戶合作。今年奇正已和廣州萬科、保利等實力強勁的房地產企業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我們產品的銷售市場一下子擴大了不少。我最近又去了趟廣州,專程洽談成立北京中建模架科研院陽江分校事宜,一直以來我們都在探索“產學研”結合的模式,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源源不絕的后勁。
        記者:看來你的合作對象都是極具分量的行業“大款”?
        黃國威:可以這樣說。定位高端,是奇正堅持不懈的方向。因為建筑模板腳手架是一個巨大的產業鏈,唯有高定位才能有高質量的產品和龐大而健康的市場。對中小企業來說,能夠成為央企、知名民營企業的長期合作伙伴,是實力的體現,F在跟我們洽談的中建集團,是建筑業和地產業為核心業務的國有重要骨干企業,旗下有多家上市公司,年銷售額達到幾萬億,如果把中建的單簽下來,就可以把我們的大部分產能給消化掉。
       記者:能夠獲得央企的青睞,是否說明奇正已具備了一定的研發和生產能力?
       黃國威:技術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奇正轉型之初,我們曾經埋頭花幾千萬元用來做產品研發,搞技術專利,有技術才有核心競爭力,這種競爭力在市場拓展、對話央企中逐漸體現。在全國建筑五金行業里,“奇正”早已名聲在外,相比其它的行業協會會員企業,“奇正”是規模較小的,但卻是最為專業、技術最優的。
        打開市場后,要做的就是提高產品的供貨質量和速度,這離不開技術的革新,要革新技術就必須提高企業的科研能力。目前,我們擁有由20名工程師組成的科研團隊,還花費數百萬元建立了自己的實驗室,這個實驗室的規格可不一般,是從清華大學學過來的。最近,中建一局把一個重要的科研項目給了奇正,我們已通過了相關認證,這是陽江企業首次承接國家項目,F在奇正已經建立了“產品研發——轉化成生產力——供貨基地”的雛形,我們還將爭取讓陽江成為建筑模板腳手架行業的中心。

     

    談經營管理
    增強員工的企業歸屬感和自豪感
        記者:招工難已成為生產企業所面臨的一個共性問題,比如說,現在的年輕人大多不愛在工地上干活,你是怎么解決這一難題的?
        黃國威:年輕人只是不愛干“泥水工”而已,除了累之外,社會認可度低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奇正的員工不是“泥水工”,是“技術工人”,年輕人當然愿意來了。在我們公司,一個熟練的模板工人月薪能達到5000元以上,項目經理的年薪平均10萬元。員工為公司創造了財富,企業給他們優厚的福利待遇能更大地激發其積極性,這就是雙贏。
        增強員工的企業歸屬感和自豪感,是奇正致力達成的目標!按蛟焓澜缑,爭創行業第一”是奇正的口號,也是我們企業文化理念的體現!翱萍冀ㄖ⻊撛煳磥怼,“奇正”接待客人使用的每一個紙杯上都印有企業的LOGO和這句話,就是要客戶感受到“奇正”嚴謹的企業文化,讓員工時刻都感受到作為一個奇正人的責任與驕傲。很多在奇正工作的年輕人,回到家鄉請朋友吃飯時,都會告訴他們自己在一家怎樣的企業上班,這說明奇正已經得到了相當部分年輕員工的認可。
        記者:奇正如何儲備自己的技術和管理人才?
        黃國威:奇正用人,最看重的是員工吃苦耐勞的素質,所以公司有不少年輕人都是來自農村、山區。我自己就是窮苦出身,知道很多窮人身上有種百折不撓、渴望出人頭地的闖勁,而這些正是一個成長中的企業所需要的素質。
        我們企業一步步從基層干出來的人才確實不少,但這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培養。近年來,奇正加強了與高校的合作。不僅讓在校生來公司實習,還與陽江、茂名的部分高校簽訂了就業協定,直接從學!巴凇比。這些“科班”出來的學生,理論和實踐水平都不錯,只要認真加以打磨,能夠較快地成長為公司的業務骨干。與高校合作的好處是,既可以建立自己的員工基地,又能加快人才更新換代的速度,為公司提供源源不斷的活力。雖然公司已經有了一個30多人的科研團隊,但我還是經常跑北京、請專家,充實公司的技術力量。清華大學的退休教授,我聘請了幾個,他們用經驗和學識為我們解決了技術難題。
        記者:企業家的類型有很多,有管理型、技術型、營銷型等等,你覺得自己屬于哪種類型?
        黃國威:作為一個企業老總,要知道自己的長短優劣,我覺得自己就是一個營銷型的企業家。既然知道自己搞管理不行,就不能硬上,現在奇正實行的是經理人管理模式,效果不錯。
        我是學外貿專業的,雖然我的英語學不好,但這不影響我成為做銷售的高手,我在創業之初帶著那些懂外語的團隊到處拓展市場時,他們就是這樣評價我的。我很多朋友通英語、懂外貿,卻很難把手下人帶出來。我本人對英語不熟悉,有時那些外貿合同翻譯錯了我也渾然不知,但我懂得鼓勵新人。每個人都會犯錯,翻譯錯了改正就好,要是大發雷霆的話,手下人就會謹小慎微,不敢放開去干。這些年,奇正出了不少外貿人才,都是些敢于打拼的年輕人。很多老總事必躬親,其結果往往是累了自己,手下人又得不到鍛煉,這不是明智之舉。

     

    談發展方向
    建立以奇正為核心的配套產業園
        記者:現在奇正面臨的最大難題是什么?
        黃國威:是迅速擴大的市場與供貨跟不上的矛盾。市場擴大,這是一件好事,但如果沒有與之相匹配的生產能力,就會適得其反。與廣州萬科、保利等大型房地產企業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后,奇正的供貨壓力一下子大了很多。
        我們現在的訂單已經排到了5月份,很多重要崗位每天都要加班3個小時,工作強度很大,F在我們還是采購型企業,像鋼材等原材料很多都是從北方運來,運輸費用高不說,也大大延緩了企業的生產速度和生產規模。長此以往肯定是不行的,現在開始要擴大生產規模了。
        記者:“奇正”未來將朝哪個方向發展?
        黃國威:要提高生產效率,就得向標準型企業轉型,就必須建立自己的配套產業園。當然,產業園并不是一個簡單的企業集群。我的構想是建立一個以奇正為核心的園區,我以股權激勵的方式吸引上下游配套企業參與,這些企業圍繞奇正的主業而生存發展,與奇正聯結成一個完整而龐大的產業鏈條,為奇正供應原材料、組裝產品、搞好物流,實現整體做強做大。我相信,只要奇正掌握核心技術,就不怕喪失競爭力,不怕把更多的生產過程向上下游企業轉移。除了進行標準化生產、建立產業園之外,時機成熟時,我們還要讓高管參股,搞股份制,為上市做好準備,建立現代化股份制企業。
        記者:創業這么多年,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黃國威:低調做人、認真做事,感謝對手。我原來當過知青,那段經歷對我影響很大,無論是一個人還是一個企業,健康都是最重要的。冒進的事我從來不干,我習慣穩扎穩打,穩并不意味著猶豫,建筑行業的走向我照樣看得準、抓得牢。做企業的,賺了錢,有經濟條件,很容易就在“玩”字上面有更多的追求。我這個人勤儉慣了,前幾年才換了輛好點的車,平時也沒啥別的愛好,陽江知道我的人很少。
        從我創業那天起,就沒拖欠過工人的薪資,也不要進廠的工人交押金。工人要離開,隨時結清工資,絕不為難,沒點氣度是做不了大事的。奇正的成長離不開一個又一個強大的對手,沒有他們,奇正是走不到今天的。只有競爭,才有壓力,才有銳意進取的原動力,如果喪失了對手,企業就失去了活力。我最想跟對手說的一句話就是,謝謝你們。

     

    采訪手記
          “奇正”并不為許多陽江人所熟悉,但在行業內部,卻早已是大名鼎鼎!霸诮ㄖ褰鹦袠I,客戶是通過奇正來認識陽江的!秉S國威自豪地說。
          “奇正”有過值得驕傲的威水史!捌嬲痹缭1998年開始專業從事建筑用腳手架生產,在創業者紛紛盯住刀剪產品出口這塊大蛋糕的當時,做外貿起家、又是高級經濟師的黃國威為企業設計了一條異乎陽江其它五金企業的路子,以腳手架拓展廣闊的國外市場。此后,“奇正”又從傳統的鐵質腳手架淡出,開發出建筑用鋁合金腳手架,一直朝著專業化、高端化的方向走下去,正因此,“奇正”當年能夠從全國強手如林的腳手架行業中摘得“中國腳手架中心”牌匾。
            時間與形勢都在變化,2008年是一個分水嶺,全球金融危機對出口企業的影響極大。訂單銳減、人員流失,“奇正”積累多年的技術和經驗急需尋找新的用武之地。國內新的空間在哪里,黃國威憑借多年對市場的觸覺,選擇建筑鋁合金模板作為方向。此后幾年,他幾乎把全部的積累投入到產品的研發和技術儲備中,數千萬元的投入,在等待著市場之門的開啟,其中的煎熬可想而知。黃國威的堅持最終獲得了回報,在企業不斷收獲大單產銷量穩步增長的同時,他于去年底首度榮獲“全國模板腳手架行業領軍人物”稱號。
            采訪中,黃國威談起奇正的名字,源于《孫子兵法》“以正和,以奇勝”一說。商業的解讀,則是企業須守正以穩局,出奇以制勝,這一“正”一“奇”,就是企業的理念和方向。就10多年前外向型經濟占主導地位的形勢而言,主攻出口市場被視為“守正”, 黃國威攻下這個市場,靠的正是專業腳手架這一奇兵;如今,房地產和建筑行業已成國內經濟主導產業,國內市場早已“轉正”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奇正”能夠在內銷中實現華麗轉身,貴在以專業和堅持,引領了一個全新的高端建筑模板市場。

    本文網址:
    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五月

    <big id="qcaye"></big>
  • <table id="qcaye"></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