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 id="qcaye"></big>
  • <table id="qcaye"></table>
  • 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網站首頁 > 經濟服務 > 正文

    立足新起點 謀求新跨越之江城篇

    文章發布日期:2019-01-28 09:11:02     作者:陽江日報

            實現綜合實力、園區建設、招商引資、支柱產業培育、土地征收儲備、城中村改造、社會管理和黨建工作八大突破,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邁上5億元臺階,全區公職人員工資統發全覆蓋,在全市率先創建教育強區……2013年,江城區緊緊圍繞實現全市人均GDP追趕全國平均水平的核心目標,接力求進,努力拼搏,在振興發展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經濟社會發展邁入最快最優時期。
      

        經濟發展提速進位  各項指標歷史新高
      去年,江城區實現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創歷年新高,據該區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74億元,同比增長14.8%;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突破5億元,同比增長43.9%;固定資產投資124億元,同比增長25%;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58億元,同比增長3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6億元,同比增長13%;外貿進出口總額6200萬美元,同比增長21.6%;農業總產值31.86億元,同比增長6.2%;農民人均純收入1.1萬元,同比增長18%。
      工業經濟發展是經濟發展的強大基礎。去年,銀嶺、環保兩大園區掀起了新一輪簽約、動工、竣工投產的熱潮,其中銀嶺園區在全省產業轉移園考核中獲“優秀”等次。同時,由該區負責開發、總規劃面積達2平方公里的奕垌工業園獲得市批準。三大園區去年引進項目24個,投資總額達44.98億元。同時,江城區引進了大飛洋游艇、五金刀剪基地、奧園地產等61個項目,合同累計總投資201.2億元,產業結構逐步優化,加速產業轉型升級。農林牧漁業發展進入快車道。糧食、蔬菜、水產品、禽畜肉類分別達7.14萬噸、889萬噸、14萬噸、156萬噸,群眾的“米袋子、菜籃子”豐富。

      率先完成教育創強  打造粵西教育示范區
      新建的教學樓,綠樹掩映的校道,嶄新的電腦……煥然一新的校容校貌,在江城區各中小學隨處可見。走進2014年的江城,最漂亮的建筑物是令當地老百姓深感自豪的的一棟棟新建起來的教學大樓。
      江城區高度重視教育事業發展,圍繞“黨委統攬、政府負責、教育牽頭、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總體思路,以“學前教育辦得好、義務教育辦得優”為工作目標,實施教育創強大計。大膽創新多方籌措資金,總投入接近3億元,采取BT模式建設,落實倒逼施工機制,以超常規的思維和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創強工作。在抓好硬件建設的同時,嚴抓學校精細化管理,加強教師培訓,促學校走內涵發展之路。積極開展城鄉學!笆掷帧睅头龌顒雍汀皶拖M摻◤妳^”捐書活動,區委主要領導親自帶頭捐書捐款,全區干部職工共捐贈書籍達20萬冊,總價值約300萬元。
      經過一年的努力,江城區教育創強各項建設工程將在今年1月底全部完工,在全市率先完成創強任務。目前全區中小學校布局更加科學,校容校貌煥然一新,設備設施充足,文化氛圍濃厚,學校是學生喜歡、家長放心的地方,贏得了廣大群眾和師生的廣泛好評,群眾對江城教育的滿意度不斷提高,對教育更加關心和支持。區委書記陳經勇表示,通過省教育強區督導驗收后,江城將繼續加大教育投入,加強學校管理,進一步打造“粵西教育示范區”。

      民生事業明顯改善  發展成果普惠百姓
      追求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江城區十分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實現發展成果普惠百姓,民生事業加速發展。
      去年年初,江城區實行全區公職人員工資統發全覆蓋,年內又分兩次增加了津貼補貼,較大幅度提高了公職人員待遇;進一步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全年發放低保金1659萬元;辦好了市、區兩級民生實事,教育創強改造建設校舍5.2萬平方米,增加優質學位2951個,中高考成績突出;新增就業人數8555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6448人;改造農村泥磚房230戶,建設保障房217 套,10.6萬人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率先在全市建設了南恩、城東兩個居家養老示范中心。
      文化體育氛圍越來越濃。江城整合學校資源,建設區文化館、圖書館和4個全民健身園,舉辦了首屆文化活動周、青少年體育大賽等大型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其中逆水賽龍舟活動列入了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同時,崗列街道獲“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殊榮。
      社會管理不斷創新。計生“科學育兒”扎根鄉村獲全國宣教創新獎。嚴格落實了“一崗雙責”責任制,切實防范和處置各類安全問題,安全生產總體穩定。深入開展領導干部接訪和“信訪積案化解年”活動,成功化解了一批矛盾糾紛和信訪積案。深入開展“平安江城”創建,“嚴打整治”工作成效明顯,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持續增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體制改革不斷深化 發展活力全面激發去年,江城區完成了農村綜合配套、商事登記等改革,建成網上辦事大廳。集中網上辦理公共服務事項331項,區行政服務中心辦理事項195項,鎮(街)公共服務中心辦理事項分別為82項、73項。扎實開展了“效能提升年”活動,整治了庸、懶、散,機關作風明顯好轉,行政審批效能進一步提升。主動接受人大、政協監督,辦理人大代表建議17件、政協委員提案17件。加強廉政建設,執法監察和效能監察有效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取得新成效。
      江城區抓好以干部制度改革以及農村、社區、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為重點,實施一系列舉措,不斷創新方式,扎實推進黨建工作。首先,江城區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打造高素質干部隊伍。為扎實推進“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江城區選派114名機關干部掛任村(社區)黨組織“第一書記”,選派100名干部到100家企業掛任企業經理助理,加強干部鍛煉和培養。創新方式打造“三強一化”、“活力企業1+3”等基層黨建亮點,增強基層黨組織活力。同時,江城區對基層黨員干部實行 “兩定一考一獎懲” 、“實績考核法”、“群眾一線工作法”的考核機制,加強作風建設,建設高素質黨員干部隊伍。

      展望2014
      2014年,是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貫徹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決定的重要一年,也是江城區“全面深化改革年”和“經濟發展見效年”。新的一年,區委區政府將緊緊把握粵東西北振興發展的歷史性機遇,千方百計上項目、增投入、拓園區,助推城市擴容提質,做強工業、做旺商業、做優農業,壯大經濟總量,改善民生,實現振興發展。
      深化改革是江城區2014年的工作主旋律,區委區政府提出,要突出推進“五個改革”,力求取得“五個新成效”。一是推進發展驅動機制改革,力求經濟提速取得新成效;二是推進城鄉一體化改革,力求擴容提質工作取得新成效;三是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力求機關效能建設取得新成效;四是推進社會治理體制改革,力求社會治理創新取得新成效;五是推進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求黨建工作取得新成效。確保江城經濟社會繼續保持高速發展勢頭,實現地區生產總值、人均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固定資產投資、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同比分別增長12%、11%、20%、16%和16%以上,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超7億元的發展目標。

    本文網址:
    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五月

    <big id="qcaye"></big>
  • <table id="qcaye"></table>